English

“党员服务区”的效应

——绥化市农村党员实践“三个代表”纪实
2000-11-2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伟光 我有话说

土地承包后,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加强?党员的作用如何发挥?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采取“党员服务区”的形式,创造性地开展工作。前不久,黑龙江省委书记徐有芳到该市调研后指出:“‘党员服务区’是新时期实践‘三个代表’思想的有效载体,它使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。”

一个党员包十户

黑龙江省绥化市所属的海伦市东方红乡兴海村,有300多户、1000多口人。近年来,分散经营、各自为战的农民渐渐感到势单力薄,同时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、流通渠道不畅、干群关系不和谐等问题也困扰着他们,农民迫切要求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。

农民有需要,党员有为农民排忧解难的意愿,基层干部有缓解各方面压力的渴求,三方一拍即合。于是在二轮土地承包时,自发的、不规范的党员活动载体——“一个党员包十户”的形式在兴海村应运而生,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任务。

“一个党员包十户”的做法被市委发现了,他们敏感地意识到,这是新时期发挥党员作用的一种创新。市委立即对此进行了总结、完善、提高,向全市农村党员倡导“八个一”,即:方针政策讲一讲,致富经验传一传,邻里纠纷劝一劝,科学技术带一带,贫困农户帮一帮,天灾病热访一访,计划生育抓一抓,封建迷信管一管。

为了使“党员服务区”坚持下去,海伦市委在运作机制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,明确农村党员六种权利,即:村里重大事项的参与权、村组干部变动的建议权、村务公开的监督权、区内活动的自主权、农户意见的反映权和区内农户的管理权。这使没衔的党员有了“权”,说话管用了,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。

目前,连结40多万农户的4.5万多个“党员服务区”,已在绥化200多个乡镇、2000多个村屯遍地开花。

一个党员就是一个干部

一个村支部书记说: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后,一个党员就是一个干部。

海伦市同心乡民众村老党员陈国彬已经71岁了,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以来,陈老汉成了服务区的“中心户”,觉得自己一下年轻了许多。他拿出2000元积蓄,在路边打了一口井,挂上“党员免费服务井”的小牌儿,看到吃水困难的人来打水,陈老汉很满足,又找到做党员的感觉了!

像陈老汉这样在教育群众、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找到党员“感觉”的党员一天比一天多了。

北林区东方红乡腰房村,是个有名的马铃薯村。今年在村内种马铃薯6100亩,在山东、内蒙古等地种马铃薯5000多亩,仅此一项,今年纯收入就可达700万元左右,比去年翻了一番还多。群众一提这事儿,都说:马铃薯能种出这么大名堂,多亏了“党员服务区”。老党员唐云,种马铃薯30余年,被命名为省级“马铃薯大王”。1999年初,党组织让他带起一个马铃薯产业致富区。他带领服务区内的6名党员先种,然后让每个党员再带几户群众种,到年末一算账,效益都挺好。今年,马铃薯种植一下子就推开了。村党支部书记张文说:“一开始我也不信“党员服务区”能有多大威力,没想到生产结构调整这么难的事儿,“党员服务区”楞是这么快就办成了。”

“党员服务区”告诉我们什么

绥化市农村“党员服务区”活动的成功,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?

首先,“党员服务区”形式是实践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的有效载体。在服务区里,党员一心为群众办好事,成为群众利益的代表者;通过劝一劝、管一管等办法,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到饭桌炕头,坚持农村先进文化前进方向;以党员为领头人、以相同产业为纽带自愿组建起来的服务区,具备了经济联合体的特点,基本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,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。

其次,党员需要组织,只要为农民党员找到一个合适的活动载体,大多数党员完全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目前,应该加大对党员的教育、培训和提高,加大发展致富能人入党的工作力度,让率先致富的党员组建服务区,使服务区的优势进一步发挥。

第三,要把党员发挥作用的自主权交给党员自己。海伦市的“党员服务区”活动是兴海村农民党员的创造,这就告诉我们:放活基层,倡导党员的首创精神,充分尊重党员的自主权,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,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就会步入新的天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